Zeta電位與粒徑分析儀是一種集納米粒度測量、Zeta電位分析及分子量檢測于一體的多功能分析設備,廣泛應用于納米材料、膠體化學、生物醫藥、食品、環境監測等領域。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動態光散射(DLS)、電泳光散射(ELS)及靜態光散射(SLS)技術,同步獲取顆粒的粒徑分布、表面電荷特性(Zeta電位)及分子量信息,為材料穩定性評估、分散性優化及工藝開發提供關鍵數據支撐。
1、儀器狀態檢查
確認儀器供電(220V穩定電源)、接地(接地電阻≤4Ω)正常,避免漏電或電磁干擾(遠離大功率設備如離心機、超聲清洗機)。
打開儀器主機電源,等待30分鐘預熱(光學系統、電極需達到穩定工作溫度,一般為25±1℃),同時啟動配套操作軟件,檢查軟件與儀器的連接狀態(無“通訊失敗”報警)。
檢查核心部件狀態:
光學系統:觀察光源(氙燈/汞燈)是否正常點亮,無閃爍、暗斑;
Zeta電極:確認電極表面無腐蝕、結晶殘留,短期閑置需浸泡在去離子水中,使用前取出用無塵紙吸干水分;
分散單元:若測量粒徑需超聲分散,檢查超聲探頭是否清潔、攪拌槳轉動是否順暢。
2、樣品準備(關鍵步驟,直接影響測量結果)
粒徑測量樣品要求:
樣品需為均勻分散體系(避免肉眼可見沉淀),若樣品易團聚,需用對應分散介質(如水、乙醇、有機溶劑)稀釋至合適濃度(一般吸光度在0.1-0.5AU之間,濃度過高易導致顆粒遮擋,過低則信號弱)。
若需分散,將樣品倒入分散池,開啟超聲分散器(功率20-50W,時間10-60秒,根據樣品調整,避免過度超聲破壞顆粒結構),同時開啟攪拌(轉速50-200rpm,確保顆粒均勻懸浮)。
Zeta電位測量樣品要求:
樣品濃度需更低(一般0.01%-0.1%,避免顆粒間相互作用影響電荷測量),且需用與實際應用場景一致的電解質溶液(如0.01mol/L KCl)調節離子強度,避免離子濃度過高導致電極極化。
若樣品含大顆粒(>1μm),需先用0.22μm或0.45μm濾膜過濾(使用與樣品兼容的濾膜,如水系樣品用混合纖維素濾膜,有機相用PTFE濾膜),防止堵塞樣品池或干擾電泳信號。